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,是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的靈魂。民族歌舞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和表現形式,通過“口口相傳、代代傳遞”的方式,在歷史長河中歷久彌新。在金平縣金河鎮馬鹿塘村委會保山寨村,有這么一支家庭文藝隊,多年來,在各個鄉鎮表演彝族歌舞,有力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。
60歲的李志學是這支文藝隊中年紀最長者,擔任編曲、編舞、導演等職務,文藝隊隊員均為他的家人。因為熱愛,這支平均年齡55歲、從未專業學習過唱跳的家庭文藝隊,利用業余時間開展排練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他們配合越來越默契,名氣也越來越大。逢年過節,李志學總會帶著文藝隊到各個村寨表演,還受邀到縣外進行演出。
李志學從日常的農業生產、農村生活中汲取創作養分,親近自然、回歸自然,創作出一曲曲悅耳動聽的民族歌曲,讓田間地頭創作的歌舞,在鄉村大舞臺綻放出別樣色彩?!耙郧?,我們的生活條件不好,現在政策好,生活條件也好了,我們就要高興唱歌、高興跳舞,通過唱跳方式傳遞內心的喜悅,讓更多人了解彝族文化?!崩钪緦W說。
如今,這支家庭文藝隊已成立十周年,也成為保山寨農民群眾生活越來越美好的有力見證。
“以前村里的房子是土坯房,現在都住上了新房子?!蔽乃囮犼爢T李志英說。今天的保山寨,基礎設施建設日漸完善,產業發展生機勃勃,生態環境越來越好。群眾的腰包鼓起來、生活富起來,有了物質基礎作為支撐,保山寨的村民精神生活更豐富了。
金平縣文聯副主席黃志亮表示,保山寨的彝族群眾能歌善舞、團結和諧,希望文藝隊能夠多角度整理宣傳彝族的民族文化,更好地促進與其他兄弟民族間的文化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