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國必先強農,農強方能國強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“五大特征”,都和鄉村振興有關。在奮進鄉村振興新征程中,河口縣橋頭鄉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為重要抓手,讓移風易俗新風“吹散”陳規陋習,切實改善農村民生,提升群眾文化素養,助力鄉村振興。
彈好環境整治“前奏曲”,點燃宜居宜業的“基礎點”。近年來,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全社會的共識,橋頭鄉結合本鄉工作實際,健全完善政策配套。一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,帶領黨員干部統一思想、統一目標、統一行動,扎實開展集中整治工作。在全鄉范圍內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主題黨日1000余次,組織支部黨員、駐村工作隊伍深入農村、深入重點部位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,全面掀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熱潮。二是完善廁所管理制度。通過鄉、村兩級干部職工逐家逐戶宣傳人居環境“掃干凈、擺整齊、改旱廁、清污淤”相關行動,鄉人居辦工作人員及村干部開展戶廁驗收以及粘貼公廁管理制度,潛移默化帶動廣大群眾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來,引導群眾從“要我干”轉為“我要 干”,逐漸形成群眾自覺維護環境衛生、共同管理的長效機制。截止目前,橋頭鄉完成戶廁改建2838座,公廁55座,粘貼管理制度128條。
彈好殯葬改革“宣傳曲”,點燃移風易俗的“突破點”。自殯葬改革工作開展以來,橋頭鄉結合實際,大力宣傳、推薦殯葬改革各項措施落實,基本實現火化率100%。一是以村組為重要宣傳面,組織村組干部、駐村工作隊、黨員、婦女干部等進行村組集中宣傳300余次,發放殯葬改革告知書5000余份、宣傳手冊4000份、政策問答1000份;二是制定《橋頭苗族壯族鄉關于在全鄉范圍內全面推進殯葬改革工作的通告》和《橋頭鄉死亡人員安葬流程》,粘貼到8個村128個小組公示欄;同時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優勢,通過應急廣播、小組微信群積極宣傳殯葬改革工作各類通告,真正讓殯葬改革的“好聲音”通過線下+線上宣傳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,使全鄉群眾進一步了解惠民殯葬補助政策。三是發揮好黨員和干部帶頭作用,組織全鄉范圍內領導干部、黨員、村小組干部簽訂《河口縣帶頭執行殯葬改革陳諾書》,努力營造人人支持殯葬改革、全社會關心殯葬事業的良好氛圍。
彈好勤儉節約“示范曲”,點燃文明典范的“關鍵點”?!皠e人家都辦四五天,我家辦兩天天會不會被取笑?”“現在放開了,我們家的喜酒要大辦,才顯得有面子......”面對群眾的疑惑和人情攀比等鋪張浪費現象,橋頭鄉多措并舉,創造性解決群眾在移風易俗工作遇到的“急難愁盼”問題。一是利用宣傳欄、應急廣播、LED電子屏等媒介不間斷播放移風易俗倡議書內容,完善全鄉8個村128個村民小組村規民約內容,讓群眾時時聽、刻刻看。二是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所、站志愿者戶走訪,以板凳會的形式,坐下來與群眾面對面講解移風易俗的重要性、大操大辦的危害性,讓老百姓從內心深處真正理解和認可移風易俗的好政策。